堅守著一個信念
——記我認識的孫登岳老師
丁 湛
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,她是引領每一個學生走向陽光之路,是眼望學生由一顆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,這是一件幸福的事兒。——孫登岳
孫登岳,1937年出生,卒于2021年。孫老師一生執(zhí)著于教育事業(yè),從青澀走向成熟,從三尺講臺走向領導崗位,這一干就是一輩子。他無怨無悔地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(yè)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還記掛著學校的未來發(fā)展,惦記著曾經(jīng)共事的領導和同事們!
回到最初
孫登岳畢業(yè)于甘肅玉門石油學院物理專業(yè),是一位典型的靠知識而改變命運的窮苦人家學生。因為時代的變遷,因為家庭的變故,因為貧窮……當初為了考大學,他在一個月內(nèi)把一本《新華字典》從頭至尾背下來,自學出所有的高考課程。白天干農(nóng)活,晚上點起煤油燈看書,就這樣艱難地如愿考上了大學。作為班長的他大學畢業(yè)后,分配到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三十中學,做了一名物理老師。這份工作,是他苦讀后能實現(xiàn)夢想的職業(yè);這份工作,是他養(yǎng)活全家的希望。他格外珍惜工作!剛來到這所學校,他就一頭扎進工作中,吃、住都在學校,同時還擔任寢室的宿管老師,就這樣他干了三年。三年中,他每天清晨哼著“跑調的歌”清掃校園,準時“搖鈴”上課,課堂中用濃重的口音詼諧地講解枯燥的物理原理,學生在“笑聲”中聽懂了。下班后,他會走遍校園內(nèi)任何一個地方,看到破損的、漏水的或殘缺的地方,他都去一個一個去修補,校長稱他是會過日子的“老管家”。他會說“扔了可惜了”。他那不茍言笑的臉看著學校每一個地方都能露出笑容,把學校當成了家。憑著這股韌勁和努力,他一路走向未來!
不久,他調到雞西市第十九中學擔任了校長。這所學校地處偏遠的城鄉(xiāng)結合處,周圍環(huán)境復雜,校舍堪稱全市最破,成績倒數(shù)第一。因此,走馬燈一樣的換校長,流星一樣的換教師。就這樣,孫老師來了!因為學校地處郊區(qū),教育局資金有限,學校維修排不上隊。孫老師擔任校長期間,他主動帶領老師修校舍,修操場,粉刷教室,建立實驗室,他用了一年時間改變了學校的外觀形象,兩年中制定規(guī)范的管理制度,提高教學質量,把最差學校轉變成雞西市重點高中。從教師到校長,他一路在艱苦中拼搏,靠的就是對黨的忠誠,對教育事業(yè)的熱愛。又不久,他被提拔為雞西市教育局局長,在任職期間他創(chuàng)新了很多教育管理方法,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教育行風。1992年,他出任雞西市衛(wèi)生局局長,1996年6月光榮退休。孫老師在每一個崗位始終不忘自己是農(nóng)民的兒子,是黨培養(yǎng)了他,他始終記得來時的路,勇?lián)逃姑?/span>
初來嘉興
原以為忙忙碌碌的一生會在退休后戛然而止,孫老師還沒來得及適應休閑的生活時,遠在嘉興的女兒怕他焦慮,讓他來嘉興散散心。于是,1996年8月孫老師來到了嘉興。當時嘉興沒有現(xiàn)在繁華耀眼,是一條中山路只需30分鐘就逛完的小城市。他實在無法停止向前的腳步。于是,女兒介紹他來到了嘉興市秀水中等學校,他只想做傳達室的看門人。
當時學校還租借著秀州中學的教室,只有6個班級。因為剛剛招完生,缺少班主任,這時陳善院長讓孫老師做了96級計算機大專班的班主任,這個班是高中畢業(yè)未考取大學的班級,學生需要參加上海金山大學的自學考試,全部課程都合格了才能取得大專自考文憑。由于條件有限,秀水中專只有滿足學生上課最基本的教室,辦公室只有2間,一張辦公桌4位班主任合用,誰有需要誰辦公,誰就利用辦公桌批改作業(yè)。孫老師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,長著讓學生“害怕的臉”,他只要站在教室里,是沒有一個學生敢發(fā)出聲音的。其實,孫老師是一位非常善良、慈祥的好老師。在簡陋的環(huán)境中,孫老師重新拿起書本,每堂課跟同學們一起上課、記筆記,晚自修抽背默寫;重新拿起粉筆,擔任每門自考課的輔導教師。因此,96級計算機大專班在每次上海金山考試中都能順利通過。單科合格率高達100%的有6門課,如期畢業(yè)率高達98%。
在陳院長的帶領和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,學校越辦越好。1997年8月有了屬于秀水的校園,有屬于學生自己寬敞明亮的教室,有屬于老師自己的辦公室和辦公桌了,這一年共招收了21個中專和大專班級。真是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!孫老師在1997年9月?lián)瘟?6級和97級計算機自考大專班兩個班級的班主任,同時擔任《政治經(jīng)濟學》的任課教師,這門課程是非?菰锖碗y度很大的自考課程,一直以來自考合格率不高。孫老師上《政治經(jīng)濟學》,用濃重的東北話幽默地講解每個知識點,同學們因為孫老師生動有趣的教法而喜歡上了這門課程,把原本生硬的理論變成了一個個貼近生活的例子,他們最終以100%的合格率詮釋了孫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。他研究教材,琢磨考綱,能“穩(wěn)、準、精”地把握出題思路。他任教的1998級和1999級《政治經(jīng)濟學》自考課程都取得了100%的合格率。
安全守護神
1997年,陳院長嘴中的“東北虎”孫老師擔任了政教主任。“一個蘿卜幾個坑”是學校老師的真實寫照,孫老師不僅當班主任還要當全校的政教主任。當時的21個班級中,大專5個班,中專16個班。中專生,正當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,是沒考上高中,不僅學習落后,行為習慣也落后的一批學生,管理他們難度大。雖然學校有了從租借教室到擁有獨立校園的變化,有了教室、寢室、辦公室,已經(jīng)形成一定規(guī)模,但和標準化校園相比還有較大距離。比如學生活動區(qū)域小,圖書館等輔助設施都很有限,這就給管理帶來很大挑戰(zhàn)。孫老師勇挑重擔,拿出“東北虎”的陣勢不舍晝夜地保護起學校的平安。
孫老師每天早上6:10到學校,先去寢室喊賴床的學生,6:30監(jiān)督做廣播操,7:30去檢查寢室的管制刀具,12:30檢查教室午睡情況,這是他每天必經(jīng)的程序,無論冬夏春秋,沒有一天停歇過。常規(guī)檢查之外還要處理突發(fā)問題,中午檢查午餐情況,晚上值班,直到9:30熄燈以后,他才能回家。他每天周而復始,不計較得失,守護著學校的安全,有時還要在校園周邊巡邏,排除社會閑雜人員的干擾。學生看見孫老師就如同老鼠見了貓一樣,他特別具有震懾力。血氣方剛的學生遇到經(jīng)驗豐富的“東北虎”,都能迅速平息好斗的心。學生都很敬佩他,他們不僅懼怕他的威嚴,更是佩服他處理問題的公平公正!
1998年,學校在原有辦學層次上又迎來了首屆高中二個班,同時,培訓部也如火如荼地開展工作。此時的秀水已經(jīng)從被“看不上的民辦學校”變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學校。許多曾經(jīng)的教育工作者為了執(zhí)著的信念來到秀水,繼續(xù)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線,為秀水發(fā)展再做貢獻。
夕陽西下,秀水的校園格外明亮!隨著學校招生人數(shù)的增加、層次的擴展,辦學道路越走越寬闊。1999年,學校由一個校區(qū)變成了兩個校區(qū)——洪波校區(qū)、二環(huán)西路的高中校區(qū),慢慢形成中專—大專—高中三個校區(qū)的區(qū)域化管理模式。孫老師升任學院副院長,分管中專、大專和高中的政教工作。剛建成的校園是在非常荒涼的地方,校園周邊都是拆遷后的荒地,百米之內(nèi)沒有人。夏天,蚊子肆無忌憚地與人共舞;冬天,刺骨的北風如同刀子一樣打到臉上。守護學校的安全再一次交給了孫老師,他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。剛開學那些日子,他甚至連家都不回,直接住進了學校,及時處理各種突發(fā)事件,他還笑著說:“我又回到了初當校長的年輕時代。”
使命擔當
歷盡千辛萬苦,學院到2006年已有洪波、龍鳳橋、易初蓮花和梁林四個校區(qū),2008年建成高中校區(qū)和昌盛校區(qū),成為了集中專、大專和高中的秀水教育集團。
學院在陳院長的引領下,艱苦拼搏,砥礪前行,始終不忘“平民、愛心”的初心,以培育“有一技之長”的學生為使命,幫眾多學生圓了大學夢,為企業(yè)輸送了大批“工匠”人才。它從一棵小樹長成一片森林,為地方經(jīng)濟建設傾力服務,做出了自己的特色。
2002年,孫老師也從政教主任調任為學院黨支部書記兼學院副院長等職務。在此期間,他非常重視對年輕干部綜合能力的培養(yǎng),為學院培養(yǎng)了一批優(yōu)秀管理人才。
雖然做了學院的領導,但他依然是“哪里有需要就第一時間出現(xiàn)在哪里”。記得2006年11月的一天夜自修后,在龍鳳橋大專校區(qū)因為學生使用吹風機引起女生寢室火災,孫老師在火災發(fā)生的第一時間趕到寢室,沖進火場,救出學生,疏散下課的學生,又有序組織師生撲滅大火,那時他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,他不顧自己的安全,面對火情,在等待救火車到來前,積極主動控制火勢,減少損失。辛虧是處理得當,搶救及時,沒有造成人員傷亡。事后,孫老師給大專部開了分析會,找出管理上的不足,也對學院的管理制度進行修訂,健全了學生使用電器的管理制度。校園安全,重中之重,是孫老師每天檢查每一個校區(qū)的重點工作。
孫老師始終把學校當家一樣的愛護,把學校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在做。他基本沒有休息日,只要學校有突發(fā)事情發(fā)生,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,他都騎著電瓶車及時趕到每個校區(qū)指導工作。
2008年,嘉興下著有史以來最大的雪。漫天飛雪幾天幾夜不停歇,大雪封路了,公交停運了,學校還有著幾千人的住宿生需要管理。本來,孫老師是因為第一次痛風病請假在家休息的,然而,把工作看得非常重要的孫老師冒著大雪,在女兒的攙扶下一瘸一拐走到學校,忍著巨痛,組織全校教師清雪,就這樣掃出一條條通道。2010年,孫老師在放學時間查看教師馬路站崗情況,被突然而來的電瓶車碰撞,造成左腿骨折,而撞人者是一個外地打工的人,孫老師沒有任何責怪,也沒有追究他責任。他住院治療,因為撞傷的位置不好,做好手術后,對身體損傷很大,恢復緩慢,這造成了腰部和腿部的后遺癥,陰天下雨就是傷痛的發(fā)作時間。多年勞累加上新傷,他每天需要服用大量的止痛藥才能緩解疼痛,這一年他還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,在重重的打擊下,孫老師不得不第二次光榮退休。愛崗敬業(yè)、忠誠奉獻是他這一生最好的詮釋。
在退休后的那段歲月里,他疾病纏身,一直在“住院—出院—再住院”的日子中度過。盡管身體痛苦,可他始終惦記學院的發(fā)展,想著學院的一草一木。因為這里是他發(fā)揮余熱15年的校園,這里有他不可割舍的情愫。就這樣,他在回憶中走完他的最后時刻,安然而微笑著離開人間。
花甲之年為了鐘愛的教育事業(yè)來到南湖之畔,15年里親歷了學院的成長和蝶變。這一路有苦難、有掙扎,更有欣喜、有希望、有期盼,他的心中一直堅守著一個信念:一切為了學生,一切為了教育初心,一切為了擔當起共產(chǎn)黨員的責任。